因为扎克伯格的官宣ALLIN加改名,元宇宙成了2021年又一个大热的风口。
这股风也吹到了青岛。
2022年跨年夜,一场在青岛电视塔上演的AR灯光秀,让青岛元宇宙产业站在了全球灯光下。
蓝色巨鲸从云层中鱼跃而出,金色的东方巨龙围绕巨塔乘风而起,塔身变身天宫一号火箭升空,五月的风幻化为2022北京冬奥会标志……青岛以城市为背景,利用AR、5G、数字孪生等技术点亮夜空,在全国率先打造出了一场虚实融合的超现实体验,甚至引起了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转发、CCTV海外版跟进报道。

这一创举背后,则是青岛本土成长起来的数字创意领域龙头企业金东深耕多年的实力展示。
在全国范围内,金东已打造了仰韶文化遗址数字博物馆、开封大梁门景区“微梦大梁门”、老君山金顶“知·道”乐舞秀、晋商博物院等数字文博、沉浸展演、沉浸夜游项目。
包括金东在内,在这股元宇宙浪潮中,青岛的布局更加务实。
作为从终端到技术的连接桥梁,XR(主要覆盖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形态产品)是元宇宙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XR领域,青岛已经涌现歌尔、小鸟看看等头部企业。
2021年3月,作为中国VR一体机的龙头企业,小鸟看看科技有限公司(Pico)已完成2.42亿人民币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基石资本、深圳市伊敦传媒投资基金、建银国际、建银苏州科创基金等。该轮融资完成后,小鸟看看的B轮和B+轮整体融资额已达4.35亿人民币。
8月29日,小鸟看看Pico发布全员信,称Pico将并入字节跳动的VR相关业务,整合字节的内容资源和技术能力,将在产品研发和开发者生态上加大投入。

小鸟看看是歌尔投资孵化切入C端市场的消费品牌,是国内最大的VR硬件生产商之一,未来在字节跳动的内容优势加持下,将青岛作为大本营的小鸟看看很有可能会迎来更大的发展。
出售小鸟看看,并不影响歌尔在虚拟现实赛道上的头部地位。
2020年底,歌尔将全球研发中心迁址青岛崂山,汇聚XR领域前沿技术与高端人才,为青岛XR产业发展搭建起绝佳发展平台。
这其中,青岛与芯片巨头高通围绕XR产业的合作互动频繁。
7月20日,高通宣布了全新的“高通可穿戴设备生态系统加速器计划”,歌尔、Arm等60余家可穿戴设备行业领先企业参与该计划。
在2021中国服贸会期间,青岛市长赵豪志专门来到高通展台参观。
9月23日,高通携手中国电信、歌尔、创通联达、OPPO、Pico、爱奇艺智能等XR领域众多合作伙伴在青岛举行“2021 高通XR生态合作伙伴大会”。

选在青岛举行此次盛会,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表示,“一直以来,青岛是我国XR产业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每年青岛市崂山区也举办虚拟现实创新大会等活动,这些年在合作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在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新基建时代,青岛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青岛市政府拥有开放务实的发展思路,并拥有对全球前沿技术的敏锐洞察。”
大会上,高通创投牵头的XR产业投资联盟成立,联盟第一批成员包括达晨财智、高瓴资本、歌尔战略与投资部、国投创业、红杉资本等23家投资机构。
早在2017年,高通便与联合崂山区人民政府、歌尔在青岛布局中国市场联合创新中心,青岛被纳入高通合作版图。
而在企业层面,歌尔与高通在虚拟现实硬件制造领域已合作多年。
青岛拥有丰富的制造业应用场景,可为高通提供汽车、智能穿戴设备、工业互联网等应用场景,高通是全球芯片巨头,可补足青岛ICT产业底层技术研究层面的短板。
这些都为青岛与高通的深入合作奠定基础。
对于正发力四新经济的青岛而言,元宇宙是青岛应抢抓的新机遇,让元宇宙更好地服务制造业,与实体经济结合。
据了解,青岛已集聚了歌尔声学、小鸟看看、金东、宇科等110余家行业企业,歌尔声学和小鸟看看上榜中国VR50强企业,分列第1和第10位,虚拟现实产业规模超过50亿元;汇集了北航青岛研究院等10余家虚拟现实研究机构,占全国虚拟现实科研力量的70%,并获批了全国首个虚拟现实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但青岛的虚拟现实产业正在受到南昌等城市的强有力竞争。
早在2016年,南昌就开始布局VR产业。相比于其他城市,南昌具备一定的产业支撑。作为新中国第一架飞机诞生的地方,南昌在航空、汽车等行业基础雄厚。另外,在光学设备、精密仪器、传导控制等领域,本土企业欧菲光、灵光科技、联创电子等都有一定的积累。
2018年至今,南昌已连续四年举办世界VR产业大会,共签约项目435个,投资总额2650.11亿元。
近年来,南昌先后引进了华为、阿里、腾讯、微软、高通等一批VR相关领域头部企业及数十家全国VR50强企业。
2021年4月,《南昌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印发,提出要建立电子信息、生命健康和高端装备三大国际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虚拟现实、移动智能终端、LED和5G是其中四条标志性产业链。
目前,南昌全市VR及相关企业260余家,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34亿元,2021年上半年更是达到新高,实现营业收入373亿元。
对于青岛来说,也需要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将虚拟现实产业产值做大,而且还要聚焦于实体经济本身。
首先,必须在产业链上游硬件设备领域实现突破。
智能手机普及和随之带来的移动互联网红利之后,所有的全球巨头都在寻找下一代颠覆手机的终端设备,通过内容和硬件的融合来寻找创新机遇。
包括智能头显在内的可穿戴设备是其中一个爆发点。
在这一领域,占据全球中高端虚拟现实头显70%市场份额的歌尔和在混合现实领域 (MR)全球出货量第一、虚拟现实(VR)生态级操作系统领域国内出货量第一的影创科技,在青岛都有重要布局。
青岛需要在布局多年的虚拟现实创新创业产业生态基础上,继续押宝智能穿戴产业集群。
崂山已经提出未来五年打造千亿级虚拟现实产业的目标,这其实应该上升到青岛全市支柱产业的高度,在下游场景应用开放,上游产业链如新材料、屏显、数据算法等层面出台相关支持意见。
其次,虚拟现实和制造业等场景的融合。
在未来的智能工厂中,5G的超大带宽能够支持众多AR头显装置,高可靠低时延特性将能够支持工业机器人的远程操作,海量的传感设备也能接入到5G网络中来……
包括金东等企业布局的文旅元宇宙也是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

此外,青岛还应该围绕高通、歌尔、北航等产学研资源,真正搭建起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再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之路,尤其是注重基础创新和基础人才的培养。
创投圈流行一句话,不要怕泡沫,要敢于和泡沫共舞。
有虚拟现实产业生态基础,又有丰富的场景,同时加上自身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青岛制造业押注元宇宙的力度还可以更大一点。